News Center

“固廢資源化”重點專項 2019 年度 定向項目申報指南

  • Classification:新聞中心
  • 作者:
  • Source:
  • Release time:2019-08-27
  • Visits:0

[Summary]2019年7月15日科技部發布有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技廳(委、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主管司局及各有關單位: 根據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國發〔2014〕64號)的總體部署,按照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組織管理的相關要求,現將“固廢資源化”等7個重點專項2019年度定向項目申報指南予以發布。

“固廢資源化”重點專項 2019 年度 定向項目申報指南

[Summary]2019年7月15日科技部發布有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技廳(委、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主管司局及各有關單位: 根據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國發〔2014〕64號)的總體部署,按照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組織管理的相關要求,現將“固廢資源化”等7個重點專項2019年度定向項目申報指南予以發布。

  • Classification:新聞中心
  • 作者:
  • Source:
  • Release time:2019-08-27
  • Visits:0
詳情

 

  2019年7月15日科技部發布有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技廳(委、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主管司局及各有關單位: 根據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國發〔2014〕64號)的總體部署,按照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組織管理的相關要求,現將“固廢資源化”等7個重點專項2019年度定向項目申報指南予以發布。請根據指南要求組織項目申報工作。 附件1 為貫徹黨中央《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和黨的 十九大關于“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 循環利用”的部署,按照《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 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國發〔2014〕64 號)要求,科技 部會同有關部門、地方及相關行業組織制定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固廢資源化”重點專項實施方案。專項面向生態文明建設與保障資源安全供給的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減量化、資源化、無 害化”為核心原則,圍繞源頭減量—智能分類—高效轉化—清潔 利用—精深加工—精準管控全技術鏈,研究適應我國固廢特征的 循環利用和污染協同控制理論體系,攻克整裝成套的固廢資源化 利用技術,形成固廢問題系統性綜合解決方案與推廣模式,建立 系列集成示范基地,全面引領提升我國固廢資源化科技支撐與保 障能力,促進壯大資源循環利用產業規模,為大幅度提高我國資 源利用效率,支撐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科技保障。

  本專項 2019 年擬部署 10 個研究方向,國撥經費概算不超過3億元,項目執行期 3~4 年。本專項以項目為單元組織申報,鼓勵 產學研用聯合申報。對典型應用示范類項目,要充分發揮地方和市場作用,強化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其他經費(包括地方財政經 費、單位出資及社會渠道資金等)與中央財政經費比例不低于 2:1,用于典型應用示范類項目的中央財政資金不得超過該專項中央財 政資金總額的30%。項目承擔單位需推動研究成果轉化應用和支 持專項數據共享。同一指南方向下,除特殊說明外,原則上只支持1項,僅在申報項目評審結果相近、技術路線明顯不同時,可同時支持2項,并建立動態調整機制,結合過程管理開展中期評估,根據中期評估結果,再擇優繼續支持。

  所有項目均應整體申報,須覆蓋全部研究內容與考核指標。除指南中有特殊說明外,每個項目下設課題數不超過5個,項目參與單位總數不超過10家。應用示范類項目鼓勵在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等區域開展。 本專項 2019 年定向項目申報指南如下。

 

  1.系統性解決方案研發及集成示范

  1.1 環渤海典型大城市多源固廢綜合解決方案及集成示范 研究內容:針對環渤海典型大城市,研究典型固廢產生特性、 時空分布及生態環境關聯影響,研究生活源、餐廚源、糞渣源、污泥源、海岸源、建筑源及油田源、化工源、冶金源、動力源等 固廢資源循環利用與安全處置集成技術,研究適合環渤海大城市 的多源固廢綜合協同利用成套技術及二次污染控制,構建近海岸 帶灘涂垃圾監管—清理—收集—轉運—處理智能管控體系,研究適合環渤海典型大城市的多源固廢綜合利用解決方案與商業化運行模式;依托典型大城市開展集成示范。 考核指標:面向環渤海典型大城市,構建典型固廢特性數據 庫及大數據管理平臺,形成 3~5 套多源固廢綜合性處置成套技術與裝備,涵蓋生活源、餐廚源、糞渣源、污泥源、海岸源、建筑 源及油田源、化工源、冶金源、動力源等多類典型固廢處置技術。依托環渤海典型城市,建成 3~5 個綜合性示范工程,形成 1~2 個 綜合性集成示范基地,總處理規模大于 4000 噸/天,最大單項示范 工程規模不低于2000噸/天;集成示范基地綜合處置固廢4類以上, 綜合處置成本降低 15%以上,綜合利用率提高20%,其中資源回 收率達到 40%以上,綜合減容率大于 60%。形成覆蓋研究內容的 技術專利與標準體系(申請發明專利 10 件以上,形成國家、行業 或團體標準及規范征求意見稿3項以上);提出環渤海典型大城市 多源固廢利用處置綜合性解決方案與商業化運行模式,在區域內 實現推廣應用,帶動新增固廢處理能力達到 150 萬噸/年以上。 有關說明:由天津市、河北省、遼寧省、山東省科技廳(委)組織國內在該領域的優勢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申報,充分結合 當地黨委政府環境污染攻堅戰有關部署,承諾配套經費和相關保 障措施,出具書面支持文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加強相關配套 條件和措施、政策的組織協調,努力把該示范項目打造為解決國 內同類問題的樣板。

  1.2 長江經濟帶大中城市多源有機固廢園區化協同處置及示范 研究內容:針對長江經濟帶大中型城市,研究城市及工業多源有機固廢物質流能量流特性、適合濕熱特點的轉化利用與污染防控耦合機制;研究基于園區協同利用的生活源與工業源有機固廢分質分類與物流模式;研究園區化協同處理及生物質能回收高 附加值利用成套技術;構建精細監管—分類收集—協同轉運—分質利用智能化管控平臺;研究適合長江經濟帶典型城市的多源有 機固廢協同處置全鏈條解決方案與商業化運行模式,依托典型城 市開展集成示范。 考核指標:形成適合長江經濟帶典型城市特色的城市及工業 多源有機固廢園區化協同處置成套技術與裝備 3~5 套,生活源、工業源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分別不小于 75%和 80%,協同處 理 3 類以上工業有機廢棄物,能耗較單一處理模式降低 30%以上; 建設多源有機固廢園區化協同處理綜合性集成示范基地 1~2 個,包括生活源廢物、工業源廢物協同處置及利用示范工程 3~5 個,處理規模不小于4000 噸/天,噸處理成本低于 200 元;建成城鄉一 體化有機廢物生物質能回收利用基地 2~3 個,單體規模不小于 150 噸/天,噸處理成本低于 200 元。形成覆蓋研究內容的技術專利與標準體系(申請發明專利 10 件以上,形成國家、行業或團體標準 及規范征求意見稿 3 項以上);提出適合長江經濟帶大中型城市特 色的多源有機固廢園區化協同處置解決方案與商業化運行模式, 在區域內實現推廣應用,帶動新增固廢處理能力達到 100 萬噸/年 以上。 有關說明:由重慶市、湖北省、浙江省科技廳(委)組織國內在該領域的優勢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申報,充分結合當地黨 委政府環境污染攻堅戰有關部署,承諾配套經費和相關保障措施,出具書面支持文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加強相關配套條件和措 施、政策的組織協調,努力把該示范項目打造為解決國內同類問題的樣板。

  1.3 高寒高海拔生態脆弱區城市多源固廢綜合處置及集成示范 研究內容:針對高寒高海拔生態脆弱區典型城市,研究低壓缺氧環境下工業、農業、城市典型多源固廢的產生特性、時空分 布及能量轉化與污染遷移特征,研究適宜當地環境特征的多源固 廢就地安全處置與集中處置模式及成套技術,構建多源固廢處置利用區域性物聯網監控系統和大數據管理平臺,研究技術集成—工程示范—政策管理一體化的多源固廢系統化解決方案與商業化運行模式,依托典型城市開展集成示范。 考核指標:構建高寒高海拔生態脆弱區多源固廢特征數據庫1套,建立低壓缺氧環境下多源固廢的能量轉化與污染遷移特征譜圖,形成 2~3 套適合低壓缺氧環境的多源固廢生態化安全處置成 套技術及裝備,實現就地處置與集中處置模式兼顧,無害化率90%以上,資源化率80%以上,能量利用率達到70%以上,總體能量 利用率達到 50%以上。建成全鏈條綜合處置工程示范 2~3 處,形 成 1~2 個綜合性集成示范基地,固廢處置利用總規模達到 1000 噸 /天以上,單體最大工程示范規模不小于750噸/天,農牧區工程示 范多源固廢循環利用技術處置能力達3000噸/年,實現經濟穩定運行,噸固廢處理成本降低不少于 10%,集成示范基地綜合效益提高20%以上,資源產出率提高20%以上。形成覆蓋研究內容的技 術專利與標準體系(申請發明專利 10 件以上,形成國家、行業或 團體標準及規范征求意見稿 3 項以上);提出高寒高海拔生態脆弱 區城市多源固廢綜合處置解決方案與商業化運行模式,在區域內實現推廣應用,年消納固廢總量提高百萬噸以上。 有關說明:由西藏自治區、青海省科技廳組織國內在該領域的優勢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申報,充分結合當地黨委政府環境污染攻堅戰有關部署,承諾配套經費和相關保障措施,出具書面支持文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加強相關配套條件和措施、政策的組織協調,努力把該示范項目打造為解決國內同類問題的樣板。

  1.4“一帶一路”有色金屬產業聚集區固廢綜合利用及集成示范 研究內容:針對我國“一帶一路”西南地區有色金屬產業聚 集區固廢種類多、環境威脅大的問題,研究聚集區典型固廢資源 屬性以及生態環境影響效應,研究錫鉛鋅銅鋁等多行業固廢源頭 減量與全過程控制集成技術及裝備,研究存量及新增尾礦、冶金 渣以及含砷汞渣塵資源化成套新技術,集成采選、冶煉、環保等 多產業協同利用技術,研究多源危險廢物無害化集中處置與污染 控制技術,研究“一帶一路”西南有色金屬產業聚集區固廢利用綜合解決方案,開展技術集成并在核心聚集區進行工程示范。 考核指標:形成有色產業聚集區典型工業固廢源頭減量與綜 合利用成套技術 3~5 項,實現大宗錫尾礦有價金屬作業回收率大于75%,二次尾渣 100%充填利用;錫精煉砷鋁渣減量 99%,硫渣 利用率大于98%,錫精煉渣減排大于98%;含砷汞塵泥利用率大于98%,石膏渣減排大于98%,成本降低50%以上。 在“一帶一路”西南有色金屬產業核心聚集區開展集成示范,建成源頭減量與綜合利用工程示范3~5 項,形成 1~2個綜合性集成示范基地, 涵蓋5種以上典型工業固廢,年消納固廢總量 50 萬噸以上,單位 固廢利用及處置能耗降低 20%以上,固廢綜合處理成本降低30%以上。形成覆蓋研究內容的技術專利與標準體系(申請發明專利10件以上,形成國家、行業或團體標準及規范征求意見稿3項以上);提出適合“一帶一路”西南地區生態環境特色的典型固廢綜 合利用解決方案及商業化運行模式,實現推廣應用,輻射“一帶 一路”沿線地區,帶動新增固廢處理能力達到200萬噸/年以上。 有關說明: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云南省科技廳組織國內在該 領域的優勢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申報,充分結合當地黨委政府 環境污染攻堅戰有關部署,承諾配套經費和相關保障措施,出具書面支持文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加強相關配套條件和措施、政策的組織協調,努力把該示范項目打造為解決國內同類問題的樣板。

  1.5 大型煤電基地固廢規模化利用成套技術及集成示范 研究內容:針對中西部大型煤電基地煤基固廢產生量巨大、綜合利用率偏低的急迫問題,開展煤—電—化多產業煤基固廢資 源環境特性、物質遷移規律及生態環境影響效應研究;研發大宗煤基固廢規模化增值利用集成技術與產品體系;研究大宗煤基固 廢用于煤電基地生態治理成套技術;研究煤炭、電力、化工等多 產業固廢協同利用產業鏈接技術,研究大型煤電基地多源固廢無 害化處置、規模化利用與生態環境治理綜合解決方案;開展園區集成示范,探索構建適合區域特征的商業化推廣模式。 考核指標:面向中西部大型煤電基地,形成煤電化一體化典 型工業園區煤基固廢資源環境屬性解析清單,獲得4種以上關鍵 物質的工程代謝路線及空間地理圖集。形成大宗煤基固廢規模化利用成套技術3~5 套,涵蓋 4 類以上典型大宗煤基固廢;所形成 的成套技術相比現有同類技術,噸煤基固廢處置/利用能耗降低 20%以上,生產成本降低 30%以上;煤基固廢增值利用活性粉體 28 天活性指數大于75%,生態修復材料煤基固廢摻量大于40%,產業鏈接煤基固廢利用率大于90%。采用上述不同成套技術,依托煤電化一體化典型工業園區建成綜合性集成示范基地 1~2 個,集中建成工程示范 3~5 項,單項工程年消納固廢總量不低于10萬噸,資源產出率提高30%以上,實現經濟穩定運行,集成示范基 地煤基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形成覆蓋研究內容的技術專利與標準體系(申請發明專利 10 件以上,形成國家、行業或團 體標準及規范征求意見稿 3 項以上);提出面向大型煤電基地的煤基固廢規模化利用綜合性解決方案及商業化運行模式,實現推廣應用,支撐年消納煤基固廢總量提高500萬噸以上。 有關說明:由山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廳組織國內在該領域的優勢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申報,充分結合當地黨委政府環境污染攻堅戰有關部署,承諾配套經費和相關保障措施,出具書面支持文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加強相關配套條件和措施、政策的組織協調,努力把該示范項目打造為解決國內同類問題的樣板。

  1.6 大型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固廢綜合利用及集成示范 研究內容:針對大型特色鋼鐵稀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固廢(廢石、尾礦、冶煉渣等)中有價共伴生元素豐富而有效利用不足、生態環境影響嚴重等問題,研究特色鋼鐵稀土產業固廢資 源屬性、生態環境影響及稀土與各有價組分協同利用規律,研究典型重污染固廢源頭減量清潔工藝及污染全過程控制集成技術, 研究共伴生稀土及有價組分高效提取與剩余物規模化制備高值材 料成套技術及裝備,研究適合區域生態環境特征的大型鋼鐵稀土礦產資源基地重污染固廢綜合利用解決方案,開展集成示范。 考核指標:構建面向鋼鐵稀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基地的典型 重污染固廢資源屬性、利用價值、生態環境影響綜合評價方法;開發稀土固廢源頭減量、污染控制、綜合利用成套技術與裝備 3~5 套,形成 3~5 種固廢清潔、綜合、高值化利用產品,達到行業中高端產品標準,放射性渣源頭減量50%以上,并實現安全有效處 置;尾礦中有價組分綜合回收率大于60%,尾礦、冶煉渣等主要 固廢資源化利用率大于 90%;建成示范工程 1~2 項,工程示范線 2~3 條,形成綜合性集成示范基地 1~2 個,年消納固廢總量大于10萬噸且實現經濟穩定運行,集成示范基地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70%以上,綜合效益提升30%以上;形成覆蓋研究內容的技術專利與標準體系(申請發明專利10件以上,形成國家、行業或團體 標準及規范征求意見稿 3 項以上)。面向大型鋼鐵稀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基地,提出選礦—冶金—材料—生態環境相結合的固廢綜 合性解決方案及運行模式并推廣應用,年消納固廢總量提高100萬噸以上。 有關說明:由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組織國內在該領域的優勢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申報,充分結合當地黨委政府環境污染攻 堅戰有關部署,承諾配套經費和相關保障措施,出具書面支持文 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加強相關配套條件和措施、政策的組織協調,努力把該示范項目打造為解決國內同類問題的樣板。

  1.7 長江經濟帶典型城市礦產基地技術升級與集成示范 研究內容:針對長江中下游典型城市礦產基地,研究城市礦產類固廢回收利用過程主要污染物遷移規律和生態環境影響,研究不同價值城市礦產類固廢利用處理全流程綠色化、智能化升級 技術,研究固廢監測—環保服務—信息管理一體化技術;研究典型城市礦產基地整體優化升級綜合解決技術方案,依托區域大城 市開展集成示范。 考核指標:建立長江中下游典型城市礦產基地污染物排放清單,解析5種以上主要污染物對基地及其周邊水、土和空氣的影響 機理。形成 3~5 套城市礦產利用處理綠色化、智能化升級成套技術及裝備,覆蓋低中高不同價值典型城市礦產類型;廢玻璃等低值固 廢分選率大于99%,分選過程無廢水排放;典型廢舊家電拆解環節自動化率大于70%,報廢汽車拆解環節自動化率大于50%,拆解環 節綜合能耗下降不少于10%;廢舊零部件等高值固廢再制造率大于80%,再制造成本下降不少于10%;形成具有固廢監測回收處理功能的環保管家服務模式,涵蓋固廢種類不低于10項。依托典型城 市礦產基地,集中建成不同種類城市礦產利用處理技術升級示范工程 3~5 項,形成 1~2 個綜合性集成示范基地,固廢利用總規模大于50萬噸/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20%以上,實現經濟穩定運行, 集成示范基地綜合效益提升20%以上。形成覆蓋研究內容的技術專利與標準體系(申請發明專利10件以上,形成國家、行業或團體 標準及規范征求意見稿 3 項以上);提出城市礦產基地技術整體優化升級綜合解決方案及商業化運行模式,在區域內實現推廣應用,帶動新增固廢處理能力達到200萬噸/年以上。 有關說明:由上海市、安徽省、江西省科技廳(委)組織國內在該領域的優勢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申報,充分結合當地黨 委政府環境污染攻堅戰有關部署,承諾配套經費和相關保障措施,出具書面支持文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加強相關配套條件和措施、政策的組織協調,努力把該示范項目打造為解決國內同類問題的樣板。

  1.8 東南輕工建材特色產業集聚區固廢綜合利用集成示范 研究內容:針對東南紡織服裝、制革制鞋和石材加工等特色產業集聚區,研究典型多源固廢特征識別及生態環境影響,研究紡織服裝、制革制鞋、石材加工等特色產業固廢高值利用、有價成分提取、協同耦合利用集成技術,研究輕工建材產業固廢綜合 利用過程二次污染控制技術,研究東南特色輕工建材產業集聚區固廢跨產業梯級利用綜合解決方案,依托典型城市開展集成示范。 考核指標:建成紡織服裝、制革制鞋、石材加工等特色多產業鏈固廢物質代謝數據庫及分析模型;形成適合東南輕工建材特色產業多源固廢綜合利用成套技術3~5 套;紡織服裝、制革制鞋和石材加工產業固廢綜合利用率分別大于70%、80%和90%。在不降低使用性能的條件下,生產免染再生彩紗原料中工業源廢舊 滌綸比例達到 30%以上,生產廢紡纖維增強綠色建材成本降低不少于10%。依托特色產業集聚區,集中建成示范工程 3~5 項,形成 1~2 個綜合性集成示范基地,年消納固廢總量大于15萬噸,實 現經濟穩定運行,集成示范基地固廢綜合利用率大于 75%。形成覆蓋研究內容的技術專利與標準體系(申請發明專利10件以上,形成國家、行業或團體標準及規范征求意見稿3項以上);提出東南特色輕工建材產業集聚區固廢跨產業綜合利用解決方案及商業化運行模式,項目成果在特色產業集聚區典型城市實現推廣應用,年消納固廢總量提高百萬噸以上。 有關說明:由福建省科技廳組織國內在該領域的優勢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申報,充分結合當地黨委政府環境污染攻堅戰有關部署,承諾配套經費和相關保障措施,出具書面支持文件;在 項目實施過程中,加強相關配套條件和措施、政策的組織協調,努力把該示范項目打造為解決國內同類問題的樣板。

  1.9 京津冀工農城固廢跨產業跨區域協同利用及集成示范 研究內容:針對京津冀工農城固廢跨產業跨區域處理需求,研究固廢產排特征及區域協同處置能力,研究生活垃圾、園林及農業等有機固廢協同處理能源化利用技術,研究建筑垃圾、尾礦、廢渣等無機固廢耦合建材化利用技術,研究冶金、建材等工業設 施大比例消納市政污泥、危險廢物等有機/無機固廢協同處置技術,研究京津冀多源固廢協同利用機制與綜合解決方案,依托典型城市開展集成示范。 考核指標:構建京津冀工農城固廢產排特征圖譜及區域協同利用處置數據庫,覆蓋典型固廢6種以上。形成 4~5套適合于京津冀地區的工農城固廢協同利用成套技術及裝備,生活垃圾、園林及農業等有機固廢綜合利用率大于90%,能源轉化率大于90%;建筑垃圾、尾礦、廢渣等無機固廢綜合利用率大于90%,產品性能指標優于國家或行業相關標準,生產成本比市場同類產品降低不少于 10%;工業設施消納市政污泥、危險廢物比例比現有國內主流工藝水平提高1倍以上;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要分別不高于10mg/m3、30 mg/m3、50 mg/m3。依托京津冀地區典型城市,建成 1~2個綜合性集成示范基地,集中建成工程示范 4~5項,覆蓋典型固廢6種以上,年利用處置規模大于30萬噸, 綠色化產品比例不低于30%,實現經濟穩定運行,集成示范基地固廢協同處置綜合效益提升30%以上。形成覆蓋研究內容的技術專利與標準體系(申請發明專利 10件以上,形成國家、行業或團體標準及規范征求意見稿3項以上);提出京津冀工農城固廢跨產業跨區域協同利用綜合解決方案及商業化運行模式,項目成果在 京津冀核心區域實現推廣應用,帶動新增固廢處理能力達到100萬噸/年以上。 有關說明:由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科技廳(委)組織國 內在該領域的優勢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申報,充分結合當地黨 委政府環境污染攻堅戰有關部署,承諾配套經費和相關保障措施,出具書面支持文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加強相關配套條件和措 施、政策的組織協調,努力把該示范項目打造為解決國內同類問 題的樣板。

  1.10 長江中游典型城市群多源無機固廢集約利用及示范 研究內容:針對長江中游長株潭及周邊地區典型城市群“海綿城市”建設需求,研究工業尾礦、建筑垃圾、道路垃圾、冶煉廢渣、花崗巖廢料等典型多源無機固廢產排特性及替代天然砂石的資源屬性;研究典型多源無機固廢與有機固廢復合成型技術及有機粘接新材料;研究多源無機固廢高效分類回收—集約化處理—生態化建材利用集成技術,研究適合長江中游氣候特點與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典型城市群多源無機固廢綜合利用解決方案與商業化運行模式;依托典型城市開展集成示范。 考核指標:面向長江中游長株潭及周邊地區典型城市群,提出工業尾礦、建筑垃圾、道路垃圾、冶煉廢渣、花崗巖廢料等典 型多源無機固廢物質流分布規律及資源化屬性,形成適用于典型多源無機固廢與有機固廢復合成型的有機粘接新材料,有機粘接 新材料粘接強度大于2MPa,斷裂伸長率達到30%,固含量≥98%,建成1萬噸/年的有機粘接新材料生產裝置;形成3~5套多源固廢綜合性處置及生態化建材利用成套技術與裝備,無機固廢深加工利用率大于98%;依托長株潭城市群及周邊地區典型城市,建成1項百萬噸/年多源無機固廢再生利用示范工程,建成 3~5個集成示范利用基地,多源無機固廢代替天然砂石的海綿城市透水場地面積不低于200萬平米,場地類型涵蓋4類以上,工程成本降低不少于10%。形成覆蓋研究內容的技術專利與標準體系(申請發明專利10件以上,形成國家、行業或團體標準及規范征求意見稿3項以上);提出面向“海綿城市”建設的典型城市群多源無機固廢 集約化利用綜合性解決方案與商業化運行模式,在區域內實現推廣應用。 有關說明:由湖南省科技廳組織國內在該領域的優勢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申報,集成示范應依托長株潭“兩型社會”實驗 區及周邊典型城市開展,充分結合當地黨委政府環境污染攻堅戰 有關部署,承諾配套經費和相關保障措施,出具書面支持文件;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加強相關配套條件和措施、政策的組織協調, 努力把該示范項目打造為解決國內同類問題的樣板。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相關附件

文件大小:
271KB
2020-09-10 14:08:55
所屬人群:
所有人
上一頁
1
這是描述信息

公司以“讓蔚藍 天空給予我們遍地的彩虹,讓潔凈河流給予我們不朽的生命”為目標,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已成為我們的光榮使命。

聯系電話 010-68187900/13501098908
郵箱地址 jielanhuanbao@163.com

Copyright ? 2020 中潔藍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17023695號-1     

友情鏈接:

客戶留言
日韩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